rohs新增四项管控物质
ROHS 2.0 新增管控物质背景介绍
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Directive)是欧盟的一项法规,在2003年颁布,旨在限制电子电器产品和零部件中六种有害物质的使用。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这个法规规定在欧盟的市场上销售的电子产品和零部件必须符合ROHS指令的要求,否则将被视为违法。
在2011年,ROHS 2.0颁布,并且从2013年1月2日起正式实施。 ROHS 2.0 扩展了适用范围,将所有电气电子设备 ,以及模块集成电路(ICs) 、电线、连接器甚至是玩具和灯具等等纳入管辖。同时,针对原ROHS指令中对六种有害物质的限制,在ROHS2.0中增加了4种物质作为管控物质。
四种新增ROHS 2.0管控物质是什么?
ROHS 2.0 新增的四种管控物质是:聚溴联苯(PBBs)、聚溴二苯醚(PBDEs)、二苯醚醚羧酸(PCTs)和六价铬化合物(Cr VI)。这些物质的特性和危害分别是:
1.聚溴联苯 (PBBs):可影响人的生育能力、对肝和肾脏产生毒性。
2.聚溴二苯醚 (PBDEs):可引发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毒性,影响婴幼儿脑部发育。
3.二苯醚醚羧酸 (PCTs):致癌物质,在水中生存时间长。
4.六价铬化合物 (Cr VI):致癌物质,可引起过敏性皮炎,严重者会发生肺癌等。
ROHS 2.0 管控物质对电子行业的影响
ROHS 2.0 新增的4种管控物质,将直接影响欧洲市场上销售的所有电子电器产业,特别是制造商们。制造商必须不仅证明其产品符合标准的已知限制物质,而且还必须确保其产品不包含新增的4种管控物质。制造商除了承担生产成本的增加之外,还需要时间和资源来确保电子产品和零部件符合ROHS 2.0的指令。
对于包含管控物质的产品,制造商需要重新审视生产工艺,以及寻找可行的替代材料。通过研究环保替代方案,发掘新的节能、低污染的工艺,不仅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更有助于减少制造带来的环境压力。
如何满足ROHS 2.0的指令
针对新的ROHS 2.0指令,制造商需要有一个团队负责了解相关法规和标准,分析产品的化学成分和相关物质,审查供应商的环保政策和环境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ROHS 2.0的指令,并提供相应的合规声明文件。
另外,有效的供应链沟通和紧密的合作也是生产商确保企业与ROHS 2.0 合规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与供应商之间的联动中,企业应当明确次品率规范和合规细则,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以确保供应链中所有物质的可追溯性、准确性和规范化,确保供应商用材和生产工艺的环保和安全性。
ROHS 2.0对环保产业的推动作用
ROHS2.0的公布,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推动。通过更为严格的ROHS 2.0管制,电子产业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各厂商研发环保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步伐。环保产业与电子产业共同推动下,充满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通过以环保为出发点,加快产品更新换代、转型升级,企业可以突破传统产业的壁垒,扩展新的营销空间。
然而,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企业汲取新思维、新技术,并且还需要另辟新路径、重新塑造自我企业文化。如此才能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驱动电子产业所需的环保技术、材料、工艺的创新和进步,才能为探寻产业发展新的突破口创造有利的社会和政治条件。时代在发展,企业的文化也应同步变化,不断自我挑战,适应市场、人心、公共策略的新要求,以创造自己的未来。
ROHS2.0新增的四种管控物质严格限制了欧盟市场上电子设备和零部件中的物质含量。正是在这一指令实施的压力下,企业才能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推动电子产业向高效、绿色、安全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环保创新局面将是电子产业和环保产业共同推动的结果,只有环保产业与电子产业携手共进,才能双方花开两朵,打造一个更美好的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