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省心测检测认证服务平台
  • 机构入驻
  • 检测申请

丸剂常规检测

检测报告

检测项目:

一、丸剂的定义与特点丸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丸剂具有以下特点:服用方便,便于携带;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延长药效;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等。二、丸剂常规检测项目1. 外观- 丸剂的外观应圆整均匀......

报告形式 电子报告/纸质报告 可选语言 中文报告/英文报告
送样方式 邮寄样品 服务区域 全国服务

联系客服 专属客服微信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享1对1服务

咨询电话185-2658-5246

服务流程:

  • 01 提交申请 >
  • 02 匹配实验室 >
  • 03 平台报价 >
  • 04 线下寄样 >
  • 05 检测实验 >
  • 06 下载报告
项目明细
第三方检测机构

一、丸剂的定义与特点

丸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丸剂具有以下特点:服用方便,便于携带;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延长药效;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等。

二、丸剂常规检测项目

1. 外观

- 丸剂的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无粘连、变形、破裂等现象。

- 检查丸剂的大小、形状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2. 重量差异

- 取供试品20丸,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丸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丸的重量。每丸重量与平均丸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丸剂不得多于2丸,并不得有1丸超出限度1倍。

3. 装量差异

- 单剂量包装的丸剂,其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规定。

- 多剂量包装的丸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4. 溶散时限

- 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浓缩丸和糊丸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滴丸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

5. 微生物限度

- 丸剂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规定,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

三、丸剂常规检测方法

1. 外观检查

-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丸剂的外观。

- 必要时,可将丸剂置于适宜的溶剂中,观察其溶解情况。

2. 重量差异检查

- 取供试品,精密称定重量,求得平均丸重。

- 再分别精密称定各丸的重量,计算重量差异。

3. 装量差异检查

- 取供试品,除去外包装,精密称定重量。

- 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个容器的重量,计算装量差异。

4. 溶散时限检查

- 取供试品,照溶散时限检查法检查。

-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丸,分别置吊篮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

5. 微生物限度检查

- 丸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应按照《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5和1106的规定进行。

- 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四、丸剂常规检测的注意事项

1. 取样的代表性

- 取样应具有代表性,确保所取样品能够反映整批丸剂的质量情况。

- 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避免因取样不当而影响检测结果。

2. 检测环境的控制

- 检测环境应符合相关要求,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

- 检测仪器应定期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检测人员的素质

-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检测方法和操作规程。

- 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丸剂常规检测是保证丸剂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丸剂的外观、重量差异、装量差异、溶散时限和微生物限度等项目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丸剂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丸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在进行丸剂常规检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特色服务

您可能感兴趣的认证检测项目

认证检测专家

服务热线

185-2658-5246

微信报价小助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