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的重要性
水下构筑物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港口、桥梁、海洋工程等。由于长期处于水下环境,它们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腐蚀、冲刷、生物附着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导致构筑物的结构损坏、功能失效,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对水下构筑物进行定期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二、检测的内容
水下构筑物检测的内容包括外观检查、结构完整性检测、腐蚀检测、冲刷检测、生物附着检测等。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构筑物的表面是否有裂缝、变形、腐蚀等缺陷;结构完整性检测主要是通过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等方法,检测构筑物的内部结构是否有损伤;腐蚀检测主要是检测构筑物表面的腐蚀程度和腐蚀速率;冲刷检测主要是检测构筑物周围的水流对其底部的冲刷情况;生物附着检测主要是检测构筑物表面的生物附着情况。
三、检测的方法
水下构筑物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潜水检测、水下机器人检测、声呐检测等。潜水检测是最传统的检测方法,检测人员需要携带专业的检测设备,潜入水下进行检测。水下机器人检测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检测方法,它可以通过遥控或自主控制的方式,在水下进行检测。声呐检测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方法,它可以通过发射声波,检测构筑物的形状、尺寸、位置等信息。
四、检测的标准
水下构筑物检测的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国际标准主要有ISO 19902:2016《海洋结构物检测与评估》、ISO 19903:2016《海洋结构物腐蚀防护》等;国家标准主要有GB/T 26741-2011《港口工程水下检测技术规程》、GB/T 26742-2011《海洋石油平台水下检测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主要有SY/T 6615-2013《海洋石油设施水下检测与评估规范》、CJJ 279-2018《城市桥梁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等。
五、检测的周期
水下构筑物检测的周期应根据构筑物的使用年限、使用环境、结构类型等因素确定。新建的水下构筑物在投入使用后的1-2年内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测,以后每隔3-5年应进行一次定期检测。对于使用年限较长、使用环境恶劣、结构类型复杂的水下构筑物,应适当缩短检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