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集料的定义与分类
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类。天然砂是由自然作用而形成的,如河流、湖泊、海滩等;人工砂则是通过机械加工而成的。
二、细集料的物理性质检测
1.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是指细集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通过筛分试验可以确定细集料的颗粒级配,以评估其级配是否符合水利工程的要求。
2. 含泥量
含泥量是指细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含泥量过高会影响细集料的质量和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3. 泥块含量
泥块含量是指粒径大于1.18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泥块含量过高会降低细集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也需要进行检测。
4. 坚固性
坚固性是指细集料在气候、环境等因素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通过硫酸钠溶液浸泡试验可以检测细集料的坚固性。
5. 有害物质含量
有害物质含量包括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这些有害物质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三、细集料的化学性质检测
1. 酸碱度
酸碱度是指细集料的酸碱性。不同的混凝土对细集料的酸碱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2. 活性二氧化硅含量
活性二氧化硅含量是指细集料中具有活性的二氧化硅含量。活性二氧化硅会与水泥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3. 烧失量
烧失量是指细集料在高温灼烧下失去的质量。烧失量过高会影响细集料的质量和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四、细集料的检测方法与标准
1. 检测方法
细集料的检测方法包括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泥块含量试验、坚固性试验、有害物质含量试验、酸碱度试验、活性二氧化硅含量试验和烧失量试验等。
2. 检测标准
细集料的检测标准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2015)、《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等。
五、细集料检测的注意事项
1.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应从不同部位、不同深度采集多个样品,然后混合均匀。
2. 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应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应将样品烘干、破碎、筛分等,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3.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应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利工程细集料检测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