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观检查
石子进场时,首先要进行外观检查。观察石子的形状、大小是否均匀,有无明显的裂缝、破碎、杂质等。外观良好的石子应质地坚硬、表面洁净、无风化现象。
二、颗粒级配检测
颗粒级配是石子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通过筛分试验可以确定石子的颗粒级配是否符合要求。将石子按照不同的粒径范围进行筛分,然后计算各级别颗粒的含量。石子的颗粒级配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三、含泥量检测
含泥量是指石子中粒径小于0.08mm的颗粒含量。含泥量过高会影响石子与水泥浆的粘结力,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需要对石子的含泥量进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水洗法和比重法。
四、泥块含量检测
泥块含量是指石子中原粒径大于4.75mm,经水浸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泥块含量过高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检测泥块含量时,需要将石子进行筛分,然后将大于4.75mm的颗粒进行水洗、烘干,再进行筛分,计算泥块含量。
五、针片状颗粒含量检测
针片状颗粒含量是指石子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针片状颗粒的存在会降低石子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检测针片状颗粒含量时,需要将石子进行筛分,然后用规准仪测量针片状颗粒的长度和厚度,计算针片状颗粒含量。
六、压碎指标检测
压碎指标是衡量石子抵抗压碎能力的指标。将一定质量的石子装入标准圆模内,放在压力机上进行加载,直到石子被压碎,然后计算压碎指标值。压碎指标值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七、坚固性检测
坚固性是指石子在自然风化和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坚固性不好的石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破裂,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坚固性时,需要将石子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硫酸钠溶液中,然后进行烘干、冷却、再浸泡的循环试验,观察石子的外观和质量变化,计算质量损失率。
八、有害物质含量检测
石子中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氯离子、硫酸盐等。这些有害物质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对石子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九、放射性检测
部分石子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需要对石子的放射性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主要有伽马能谱法和闪烁法。
十、检测结果评定
根据石子的各项检测结果,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评定。如果石子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则判定为合格;如果有一项或多项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则判定为不合格。对于不合格的石子,应及时进行处理,不得用于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