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砂的颗粒级配检测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砂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通过对砂的颗粒级配进行检测,可以了解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组成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检测方法通常采用筛分法,即将砂样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标准筛,然后称量留在各个筛上的砂的质量,计算出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从而绘制出砂的颗粒级配曲线。
二、砂的含泥量检测
砂的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含泥量过大的砂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对砂的含泥量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检测方法一般采用水洗法,即将一定量的砂样放入水中,搅拌均匀后,使砂样中的泥土颗粒充分悬浮在水中,然后通过过滤、烘干等步骤,称量出砂样中的含泥量。
三、砂的泥块含量检测
砂的泥块含量是指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泥块含量过大的砂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因此也需要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与含泥量检测类似,也是采用水洗法,只是在过滤和烘干前需要将大于1.18mm的颗粒挑出,然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四、砂的坚固性检测
砂的坚固性是指砂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坚固性不良的砂会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逐渐破碎,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检测方法通常采用硫酸钠溶液浸泡法,即将砂样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硫酸钠溶液中,经过一定次数的干湿循环后,称量出砂样的质量损失,从而计算出砂的坚固性指标。
五、砂的有害物质含量检测
砂中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氯离子、硫酸盐等,这些有害物质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对砂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检测也是必要的。检测方法根据有害物质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氯离子含量的检测可以采用硝酸银滴定法,硫酸盐含量的检测可以采用重量法或比浊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