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质检测标准
一、检测目的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对地下水进行水质检测,旨在全面了解地下水的质量,发现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为保护地下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测项目
1. 物理指标
- 温度:反映地下水的热状态,对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一定影响。
- 颜色:直观反映地下水的外观特征,异常颜色可能暗示存在污染。
- 嗅和味:检测地下水是否有异味,异味可能来自污染物质或天然有机物。
- 浑浊度:表示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过高的浑浊度可能影响水的使用。
- 电导率:与水中溶解的电解质含量有关,可间接反映地下水的盐度。
2. 化学指标
- pH值:衡量地下水的酸碱度,对水中化学物质的存在形式和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
- 硬度:反映水中钙、镁等离子的含量,与水的硬度和腐蚀性有关。
- 重金属:如铅、汞、镉、铬等,这些重金属具有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极大。
- 硝酸盐:过量的硝酸盐可能导致婴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亚硝胺,具有致癌性。
- 氨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过高的氨氮含量可能导致水体发黑发臭。
- 硫酸盐:过量的硫酸盐可能对人体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 氯化物:氯化物含量过高可能对金属管道等造成腐蚀。
- 溶解性总固体:反映水中各种溶解物质的总量,与水的硬度、盐度等有关。
3. 微生物指标
- 细菌总数:检测水中细菌的总数,反映水的卫生状况。
- 总大肠菌群:是肠道病原体污染的指示菌,总大肠菌群超标可能意味着水体受到粪便污染。
- 耐热大肠菌群:与总大肠菌群类似,也是肠道病原体污染的指示菌。
- 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大肠埃希氏菌超标可能意味着水体受到肠道病原体污染。
三、检测方法
1. 物理指标检测方法
- 温度:采用温度计直接测量。
- 颜色:通过目视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
- 嗅和味:采用嗅觉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
- 浑浊度:采用浊度仪测定。
- 电导率:采用电导率仪测定。
2. 化学指标检测方法
- pH值:采用pH计测定。
- 硬度: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
- 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测定。
- 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测定。
- 亚硝酸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 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等测定。
- 硫酸盐:采用重量法、离子色谱法等测定。
- 氯化物:采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
- 溶解性总固体:采用重量法测定。
3. 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
- 细菌总数:采用倾注平板法或涂布平板法测定。
- 总大肠菌群:采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测定。
- 耐热大肠菌群:采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测定。
- 大肠埃希氏菌:采用酶底物法或滤膜法测定。
四、检测频率
地下水水质检测频率应根据地下水的用途、水源地的类型、周边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对于饮用水水源地,应每年进行至少一次全面的水质检测;对于其他用途的地下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检测频率。
五、检测结果评价
地下水水质检测结果应根据相关的水质标准进行评价。我国现行的地下水水质标准主要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要求,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有样品要送检?试试一键送检,15分钟极速响应
